设备运行时,轴承的润滑方式对其效率和耐久性影响显著,而润滑油的更换频率同样对设备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下面,我将详细说明这些关键点。
滴注供油法
小型球轴承等设备在高速运转时,通常使用滴油润滑。这种润滑方式将油液存放在供油装置里,通过调整螺丝来调节油量。这种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油量,满足小型高速球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润滑需求,因此在众多小型机械的高转速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使用滴注供油技术时,要经常查看油泵里的油量,还要注意螺丝的调整情况。如果油量不够或者调整不当,可能会影响轴承的润滑,从而降低设备的运行效率。
油浴法
油浴法在低速和中速旋转场合常用,主要用作润滑。按照规定,油面应维持在滚动体中心的最低点。为了精确控制油面高度,建议安装油位指示器。这种方法在中低速工业设备中普遍使用,有助于轴承获得较为稳定的润滑条件。
油浴法对油品品质和油面高度有严格规定。一旦油质变劣或油面高度不符合标准,轴承的润滑作用就会受损,进而缩短设备的使用期限。
飞溅式供油法
飞溅式供油并非只是将轴承浸泡在油里,它通过齿轮或甩油环的旋转,产生飞溅效果来达到润滑的目的。这种方法在汽车变速器、差动齿轮装置等多个系统中被普遍采用。齿轮或甩油环的旋转动作,促使油液飞溅,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。
这种技术对周边部件的转速和运行环境有较高的标准。若齿轮转速不均,或是周围存在杂质,润滑效果将受影响。严重情况下,还可能导致轴承损坏。
循环供油法
轴承在高速转动时,若需要冷却油液或所处环境温度较高,选用循环供油系统更为合适。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是,当供油管道中的油液达到一定高度,就会通过排油管道流回油箱。冷却后的油液,随后会被泵或过滤器重新送至轴承。为了防止油液在壳体内积聚过多,排油管道的直径设计得比供油管道更宽。
大型机械在高速转动中,循环供油技术确保轴承在高温和快速节奏下获得足够的润滑与冷却。然而,该系统结构复杂,必须定期对泵、过滤器等关键部件进行细致的检查。
喷雾供油法
润滑油在空气中转变为细小雾滴,均匀地覆盖在轴承表面,以此实现润滑。这种做法显著减少了轴承的漏油情况,降低了设备周围的污染。它持续供应润滑油,从而有效提升了轴承的使用期限。由于润滑油用量较少,它还能减少搅拌时的阻力,特别适合在高速旋转的环境中应用。因此,它常被用于机床的高速主轴、高速旋转泵等设备。
喷雾供油技术对空气和润滑油的混合比例要求非常严格。一旦空气或润滑油的质量不达标,就会对喷雾效果和润滑质量产生不利影响。
喷射供油法
轴承在高速转动,比如在喷气发动机里,一般使用喷射式供油。这种供油方式通过一个或几个喷嘴,在一定的压力下将润滑油注入轴承里面。操作时,它会专门对轴承的内圈和保持架的导向面进行喷涂。轴承转速快时,为了克服空气的阻力,喷嘴喷出的润滑油速度必须超过内圈直径面速度的20%。
喷射供油系统使用时,燃油消耗较大。操作时需留意降低油液搅拌造成的阻力,并增强排油口的排油效率,这对散热相当有益。若不采取这些措施,燃油和热量的累积可能干扰轴承的正常运转。
油气供油法
活塞按量定期释放少许润滑油,压缩空气不断通过混合阀注入,确保轴承持续得到润滑。这样做既确保了新油的持续添加,又无需忧虑油质变劣。油量调节精准,发热量小,适合高速转动。持续少量供油使轴承温度稳定,减少了空气污染,并且有效阻挡了灰尘和杂质的进入。
这项技术对设备的密封性能和调节准确度要求较高。一旦发生漏气或计量不准确,就会对润滑效果造成影响。
润滑油的更换周期
润滑油的更换时间根据使用情况和油量不同而有所不同。如果气温不超过50摄氏度且灰尘不多,一年更换一次就足够了。然而,如果油温超过100摄氏度,那么每三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就需要更换。如果润滑油里混入了水分或者杂质,那么更换的周期就得相应地缩短。
及时给机器加注润滑油对确保其平稳运作极为关键,同时还能显著提升机器的耐用度。您使用的设备,润滑油的更换周期是多久进行一次?欢迎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,并在评论区展开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