润滑油脂的理化特性对使用效果影响极大,然而,这一点往往被许多使用者忽略。其中蕴含的知识既复杂又极为关键。
基础油精制与颜色
在润滑油脂中,基础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基础油越纯净,烃类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清除就越彻底,其颜色自然也就越淡。然而,新制的润滑油情况有所不同。由于添加了多种成分,其颜色已无法准确体现基础油的精炼水平。在全球范围内,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型炼油厂,在制造基础油时,都运用了各自独特的精炼方法,并严格遵守了相应的行业标准。
颜色虽然不够准确,然而基础油的精制水平依旧与多个关键指标紧密相连。若精制不够,有害物质就有可能超过标准,进而影响润滑油的功效,甚至缩短其使用寿命。
粘度相关性能
油品性能的评估离不开粘度这一关键指标。这个指标揭示了油品内部摩擦的情况,以及其润滑和流动的特性。通常来说,不含特殊成分的油品,粘度越高,油膜抵抗压力的能力就越强,然而,其流动性则会相应减弱。以大型机械的轴承为例,若所用的润滑油粘度过高,其润滑效果将显著降低。
粘度指数上升,说明这种油品的温度适应性更强。换句话说,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了。以汽车引擎为例,引擎在运作时温度波动较大,因此需要润滑油有较高的粘度指数,以确保在不同温度下都能有效润滑。若润滑油的温度适应性不佳,低温时太稠,高温时又太稀,就可能损害引擎。
闪点与蒸发性
油品的蒸发速度可通过闪点值来评估。考虑到安全因素,在储存和运用润滑油区域,闪点的高低变得极为关键。若闪点较低,油品在较低温下就可能挥发,从而产生易燃气体。在靠近火源的环境中,这种情况尤为危险。
炼油厂的储油库中,必须对润滑油的闪点进行严格监控。如果油品中轻质成分较多,其闪点就会相应下降,这一现象与油品的化学成分紧密相关。为了有效管理闪点,各个炼油厂都采用了各自独特的方法来生产。
凝点与低温流动性
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与其凝固点紧密相连。通常,润滑油的凝固点应比使用地最低气温低五至七度。但选择低温润滑油时,凝固点并非唯一需关注的指标。比如,在北极地区的大型设备使用中,仅凭凝固点来挑选是不够全面的。
凝点和倾点作为衡量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标准,二者差异细微,主要差异体现在检测手段上。若某油品低凝点特性未达到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的标准,则该油品在低温环境下不宜使用。
润滑油中的水分杂质
润滑油中的水分持续造成不良影响。水分的存在会影响油膜的生成,进而减少润滑效果,加快金属腐蚀,导致设备生锈。严重时,还可能引发沉渣的生成。以海洋运输船的机械为例,若润滑油里混入水分,长时间使用后,整个设备可能会遭受损害。
机械杂质过多确实不太妥当。一般来说,基础油里的机械杂质如果不超过0.005%,就可以算作是清洁的。对于添加了金属盐类物质的油,需要通过检测灰分来控制添加剂的用量。此外,残炭含量也是衡量油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,它与油的化学组成和加工程度密切相关。
粘度影响发动机状态
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选择对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。粘度过大时,油液流动性会受阻,进入摩擦面的速度降低。这会使汽车油耗增加,零部件磨损加剧,同时也会降低清洗和冷却效果。
粘度若过低亦不适宜。摩托车发动机若粘度不足,便无法形成牢固的油膜,这样会减少润滑效果,密封性也会受损,进而加重磨损并降低动力。发动机运作时温度波动较大,即便在高达300℃的环境中,也必须保持适当的粘度,以确保其润滑功能。
掌握了润滑油脂的物理与化学特性,我们选油时最关心的是哪个参数?希望各位能点个赞,转发这篇文章,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些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