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上遇到不少难题,尤其是低黏度聚α-烯烃(PAO)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技术,长期以来被外国企业所控制,这成为了我国润滑油行业发展的难题。如今,中国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技术在工业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果,给我国润滑油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。
低黏度PAO润滑油需求现状
在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润滑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特别是在汽车、国防军工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,对低黏度PAO润滑油基础油的需求量极大。比如,我国众多高端设备在运作时,因为国内无法生产出高品质的低黏度PAO基础油,只能依赖进口。据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在低黏度PAO基础油上的进口比例高达[X]%,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成本控制和产业自主发展。在没有自主技术的情况下,我们只能受制于国外公司,这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发展的风险。
润滑油的质量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至关重要。若汽车发动机缺乏高品质的润滑油,磨损速度会加快,进而大幅提升维修费用。此外,还可能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。
石化院的研究开端
自2008年起,石化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便着手研究高性能润滑油的市场需求。在此形势下,PAO技术的研发工作被提上重要议程。那时,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接连冲击着我国科研人员的思维。面对现有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条件,如何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PAO技术研究,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我国科研人员心怀坚定信念,立足于我国市场需求的独特之处。他们搜集了国内大量使用润滑油设备的相关资料,密切留意设备对润滑油性能的各种反馈,据此确定研发方向。他们率先在国内开展了PAO技术的研究,这一研究历程已持续多年。
2020年的项目发展
2020年见证了多个项目的稳步推进。在2020年12月18日,兰州举办了“高性能润滑油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”项目的年度总结会议。这场会议犹如我国PAO技术研究的一个阶段性展示平台。
会议上的工作汇报全面反映了项目组的努力。过去一年,我们不仅关注了低黏度PAO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研究,还着力攻克了SN/GF-5汽油机油的技术难题。特别是后者,我们成功研发了经济型的SN/GF-5复合剂,并迅速投入生产和销售,这对我国润滑油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
国内首套万吨级装置建成
2020年,石化院与兰州润滑油公司联手,打造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合作。他们共同打造了我国首座万吨级低黏度PAO基础油生产设备。这次合作得益于双方各自的优势,石化院凭借其卓越的研发技术实力,而兰州润滑油公司则凭借其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完备的设备设施。
该装置在我国润滑油生产史上占据关键地位。从硬件角度分析,这是国内首次出现万吨级规模的设备,为大规模生产低黏度PAO提供了完备的工业设施。从技术层面看,它为我国今后此类装置的建设与优化提供了实际范例。
技术突破的意义
中石油润滑油公司建设的1万吨/年低黏度PAO工业示范装置顺利投产,且这是国内首次实现此类技术的工业应用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它首先打破了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垄断,以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只能仰赖外国公司,现在我们拥有了自主技术,不再受制于人。
我国成功填补了高档低黏度PAO基础油生产技术的空白,这推动了高端润滑油技术的快速进步。这一进步有助于我们产品实现升级换代,对整个润滑油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。展望未来,我国润滑油产业将朝着更加自主和先进的方向持续发展。
对相关行业的推动
这项技术的成功运用对我国众多使用润滑油的行业来说,恰似雪中送炭。在国防军工领域,我国在飞机、舰艇等装备上,拥有了自主的高性能润滑油技术支持。在高端制造领域,诸如高精度机床等设备,得以使用我国自产的优质润滑油,降低了依赖进口产品可能带来的供应风险。
这项技术成果在推动产业升级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,激发了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发积极性,进而提升了我国润滑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。
在这样的趋势中,大家对我国润滑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何时能取得显著地位有何看法?期待大家踊跃留言、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。